8月26日上午10点58分,随着一声汽笛长鸣,由上海振华重工承建的中交天航局"通浚"轮、中交广航局"浚广"轮在6艘拖轮配合下从上海振华重工启东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船坞顺利下水,这标志着我国在“水上大国重器”的国产自主化上再上新台阶。
据悉,此次下水的两艘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是亚洲最大耙吸挖泥船,均为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的无限航区超大型耙吸挖泥船,船舶最大挖深120米,配备双燃料发动机(甲醇预留),是首批取得 i-ship 智能疏浚符号船级挖泥船,采用"一拖二"复合驱动,动力效率提升30%。
两船均配备自主研发的"一键疏浚"和"浚驾合一"智能控制系统,"北斗+5G"智能对接技术,支持数字孪生、三维地形重构、航行障碍感知,实现疏浚作业全自动控制,45米挖深下90分钟满载,装载效率全球领先。
两艘超大型耙吸挖泥船的建造,是中国疏浚行业疏浚船舶装备迈入全球领先行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就。
为保障两艘“大国重器”顺利下水,崇明海事局联合南通海事局共同制定安全保障方案,通过“三提前”法,确保此次下水作业顺利进行。一是依托“海事通”智能监管平台,融合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CCTV(闭路电视监控)等手段提前疏导周边水域船舶,确保码头前沿水域清爽。二是提前与船厂进行沟通,制定流程方案,开展作业前安全培训,确保安全教育“全落实”。三是织密应急处置安全网,通过巡逻艇现场维护秩序,无人机空中管控,联同周边应急力量,构建“快反处置圈”,确保作业安全进行。
据悉,接下来崇明海事局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深化服务举措,为“大国重器”保驾护航,助力海工企业“逐梦深蓝”。
实盘配资基本知识入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